摘要:社交游戏就设计理念而言称得上游戏吗?: 之所以用这样一个富有争议的题目,是为了还吸引读者的注意,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切入这个近来备受关注的争论。
下面我们就从游戏的专业定义切入,这些应用具有情境,设有目标,具有风险/回报权衡,游戏含有角色,具有背景故事,它们从视觉、听觉角度再现现实世界。所以为何有人认为它们算不上游戏呢?
我们认为这些游戏的设计目标和传统游戏不同(gamerboom注:休闲游戏在制作方面和传统游戏尚有几分相似之处)。社交游戏设计师也许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:玩家要如何获得更多朋友以进行游戏体验呢?面对这个情况,社交游戏堪称一石二鸟之策,游戏既拥有核心设计策略,也融入强大营销工具。
社交游戏的趋势是玩家可以通过获得更多朋友推动游戏进程,消费真实金钱及连续体验游戏促使玩家不断回访查看劳动成果。所有这些机制都能够给游戏带来更大用户群,这正是游戏价值所在。如果开发商拥有庞大用户基础,游戏新增道具或宣传活动都有望带来更多营收。
传统游戏含有各式各样的机制,这些机制充当游戏前进的工具,辅助实现终极目标(gamerboom注:不论是杀死某个大头目,或者晋升至最终等级,抑或者是成为高分榜的第一名)。当然这些社交网络也有很多传统游戏,不过这些游戏注重高分排名,将玩家带入同好友直接竞争的状态。
这同时也改变了开发者设计这些应用的方式,他们依旧是游戏,只不过瞄准的是不同的群体。有利的一面是这些游戏的出现大大拓宽了市场,创造新机会。未来势必出现这些成功游戏的复制作品,但这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作品大同小异(想想第一款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或第一款即时战略游戏)。
这也许是最终结果,是新游戏培训类型的开端(gamerboom注:即“社交游戏”)。玩家也许会在数年之后意识到这点,那时社交游戏就会变成主流理念。这是新型游戏突破原有模式,同世人见面的必经之路。至于游戏娱乐价值是否因创收而受损,却并非本文要讨论的话题。
之所以用这样一个富有争议的题目,是为了还吸引读者的注意,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切入这个近来备受关注的争论。
这些所谓的社交游戏是什么呢?游戏或者多人竞争游戏不是具有社交性吗?多年来论坛和社区早已就遍布各地,游戏领域当然不乏交流工具。那么这些游戏同之前的游戏区别何在呢?
我认为要解答这个问题就得追溯到社交游戏的根源。社交游戏是迎合新兴市场的新游戏类型。由于社交网络(gamerboom注:如Orkut和Facebook)和社交圈的出现,用户开始同好友和虚拟陌生人汇集一堂。这给游戏公司提供了契机。用户如今已经能够聚集在一起,展开交流,游戏不过是继虚拟聊天室之后的又一发展。
很多人认为这些新游戏并非真正的游戏,它们并不是富有意义的体验,体验这些游戏的群体并非真正的玩家……
毕业季来临,职场竞争风起云涌。2018年820万应届毕业生,最难就业季,你准备好找工作了吗?
《恋与制作人》的火爆或许是二次元爆发的前兆,离不开口碑传播及乙女们朋友圈的互相安利,本篇从游戏内的设计点出发,分析下这款产品的游戏性。
近日,由汇众教育&辰安科技&北京文创共同举办的“公共安全”卡通形象设计大赛经过一番激烈角逐之后,最终评选出了优秀作品。获奖的汇众师生,均获得高额奖金,还有北京文创颁发的新锐设计师证书!
受电子竞技浪潮化及直播平台的推动,2017年出现了大量新的游戏公司,对应人才需求也快速增长。游戏成为2017年薪资涨幅最高的互联网细分领域,游戏领域核心职位,从游戏策划、场景特效到开发工程师,普遍迎来一轮5-10%的薪资涨幅。
2014年,年仅17岁的宋同学,怀揣梦想来到汇众教育学习模型动画,2015年毕业后,宋同学一路成长,从《梦幻西游》到《古剑奇谭》,如今他已入职大公司,月薪17K!
此次,崂山啤酒H5互动创意brief&设计大赛是由汇众教育联合三人行传媒集团共同举办,汇众各大校区学员踊跃响应,经过激烈角逐,上海UI校区和青岛产业园校区的三名学员分别斩获大赛一、二、三等奖。
关注微信
关注微博
线上直播平台